笔趣阁 > 穿书后,我成了皇帝的白月光 > 第十七章

第十七章


  曹淑丽一走,沈玉姿的儿子岳进良便进了屋。

  “娘,你管小姨家的事情做什么?”

  岳进良感觉自己母亲被父亲轰出家门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。

  现在母亲不着急去哄父亲开心,怎么还要替小姨出头。

  “你懂什么!我不这么说,你能住在这里?”

  沈玉姿不知道沈玉荣和曹淑丽为什么对她这么好。

  但她眼下只有讨好沈玉荣母女,才能在这里住下来。

  “你姥姥家哪里还有什么东西能让我拿的,你小舅舅家更别提了,他们没去咱们家门前要饭就谢天谢地了!”

  “现在咱们能指望的也就你小姨她们了。”

  “那若是小姨让你对付小舅舅他们呢?”

  岳进良在外面就听出了不对劲,他这个淑丽表妹分明是挑拨他娘和舅舅的关系。

  “那就对付呗,你小舅舅是我弟弟,我说什么他不得听着?对付他,还不是我张张嘴的事。”

  沈玉姿觉得沈长明没出息,骂的再狠自己也没什么损失。

  甚至说不定等她爹她娘死了,沈长明混不下去,想起曾经她骂过的话,也能不来投奔她。

  她可没钱养他们一家废物。

  “要怪就怪你小舅舅没本事,要是他能在县里做买卖,我定先帮着他。”

  “谁让你小舅舅是咱们沈家留在村里唯一的男丁呢!”

  说到这,沈玉姿还觉得自己作为大姐,还是挺顾全大局的。

  不过谁让她是沈家的长姐呢?

  沈长明作为弟弟没出息,她却还想着帮他。

  真是心善。

  可惜心善没好命!

  *

  “你们可有人会写字或者是画画?”

  沈月瑶要制作菜谱,虽然她对这些菜的烹饪方式了然于心,但她招的都是没做过饭的新手。

  图文并茂的菜谱,应该能帮到他们。

  “我来写字,杨学画画。”

  江洋和杨学应该是这些人当中出身最好的。

  江洋的父亲卖烧饼,他自幼便跟着父亲走街串巷,口才了得之外,也学过写字。

  杨学的出身还要好一点,他父亲是大户人家的账房先生,他也跟着那家的少爷上过几年私塾,学过一阵画画。

  “好啊,那就辛苦你们了!”

  “你们现在不用动笔,一会儿我会把做菜步骤给你们口述一遍,你们现在就跟他们一起,看着我做。”

  看一遍制作过程,比干巴巴的口述更能帮助两人理解。

  沈月瑶将洗干净的豆角放到案板上,然后拿来一块干净的棉布,将上面的水分吸干。

  起锅倒油,油七成热时,把豆角倒进去。

  伴随着呲呲呲的声音,豆角表面慢慢起皮,一股特别的炸豆角的香气蔓延开来。

  用笊篱将炸好的豆角捞出后,盛出锅里多余的油。

  用木勺从贴着辣酱的坛子里,挖出一大勺红彤彤的辣酱,放进热油里。

  刺啦一声,辣酱的香辣香气因为热油的爆炒而炸裂开来。

  炸好的豆角放进去之后,迅速搅拌,让每一根豆角都裹上锅里面的辣酱。

  一勺生抽从高处淋下,让这道菜的酱香味变得更加浓郁。

  沈月瑶不厌其烦地演示了一遍四道菜的做法,过程中还夹杂着她的讲解。

  “你们记住了吗?”

  在场的人眼睛都亮晶晶地盯着沈月瑶做出来的菜,可动作却是摇摇头。

  “没记住?”

  “我现在眼里脑子里都只有这几道菜现在的样子。”

  “太香了掌柜,我们现在能开饭了吗?”

  沈月瑶有些哭笑不得,这么一看,她做菜谱还是很有必要的。

  “可以开饭,但是吃完饭之后,杨学和江洋你们就要把菜谱做出来,做完后给你们酬金。”

  “晚上后厨部的人轮流做一下这几道菜。”

  今天早上收摊之后,沈月瑶就给他们一人买了一套刀具还有一个案板。

  “谁先学会了,我就让去给他另外定制一套餐具,上面刻上他的名字。”

  员工激励必须有。

  后厨部的人一听,热情果然更大。

  可沈月瑶家里的厨房根本不够这么多人做饭。

  一人四道菜,即使在院子里备菜,全部做好也得半夜了。

  “你们先练练,今天先不比了。”

  “爹,今天咱们找个地方搭个茅草屋吧。”

  他们没钱翻修宅子,盖个茅草屋还是有钱的。

  “爹你去找几个人,咱们一天半天给他们五十文。”

  现在天热,泥瓦匠们也没出去工作。

  “好,我这就去找人。你不用给他们钱,我找我的那些干兄弟来。”

  沈长明小时候算是个孩子头,十几岁的时候也非常活跃,认了好几个干兄弟。

  这些年那几个干兄弟都会抽时间去县里摆摊,自然也比沈长明混的好。

  可他们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沈长明会义不容辞地去帮。

  他们也没嫌弃沈长明混的没他好,逢年过节依旧邀请沈长明去吃饭。

  可因为沈长明没钱请回来,这些年也就不去参加他们的设宴了。

  感情也淡了不少。

  沈长明现在去请他们帮忙,也是想重新拾起自己的友情。

  “阿瑶,今天晚上就做点好吃的,请他们吃顿饭就成。”

  说完沈长明就出了门,背影透着前所未有的高昂。

  “你爹咋了,吃错药了?”

  孙芸之前让沈长明去找人帮忙,沈长明每次都会骂她一顿。

  还放话说,就是雇人也不会找他们帮忙。

  可现在竟然主动去找人。

  “娘,爹在改变,你也要改变。”

  孙芸这几天勤快了不少,可这人依旧是稀里糊涂的,没个章程。

  很快沈长明就把人找了过来。

  隔着老远,就听到有人说:“没想到有生之年竟然能等到,你来求我们帮忙。”

  “可算等到了,要不你老是帮我们算怎么回事。”

  村里的男人都会泥瓦匠的活。

  来的时候,手里都拿着工具。

  他们也没来沈家,直接去了沈家一处废弃的宅基地。

  “江洋,你叫上我舅舅,一起去县里买十口炒锅,两个水煎包锅,再订几个烧烤架。”

  水煎包锅不知道能不能做出来,但炒锅也就是灶台上的大铁锅,可多的是现货。

  “娘,这是茅草屋的图纸,您再去厨房里给他们烧点水喝。”

  沈月瑶没时间过去,又要烤肉串,还要张罗三十几口人的晚饭。

  而且这晚饭还得做得好吃。

  “舅舅,麻烦您帮我去买几只鸡,买几坛酒。”

  沈月瑶忙得脚不沾地。

  孙宇买完后,也拿着工具去盖茅草屋。

  沈家这么大的动静,自是惊动了不少人。

  很多村里的老太太在找赵秀娟串门的时候,还说起了这事。

  “长明小时候就是个机灵的,现在总算是出息了。”

  “这也算大器晚成了。”

  赵秀娟在一旁听着,心里也是五味杂陈。

  她当时为了自己的私心,不想以后无人养老,就打击沈长明的信心,可没没成想,沈长明现在还是做起了买卖。

  “要我说你趁着还能动,赶紧过去帮两年忙,省得以后没人养老。”

  “要我说,你这几个孩子,就长明孝顺。”

  赵秀娟现在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老姐妹说得没错。

  沈玉荣被她宠坏了,根本指望不上她。

  她是得巴着点沈长明。

  等老姐妹走了,赵秀娟立刻提着家里做好的黄豆酱以及酱豆角去了沈长明家。

  “奶奶,您怎么过来了?”

  沈月瑶现在面对赵秀娟时心里有些五味杂陈。

  赵秀娟在书中死的早,作者也没将她具体的人设描述清楚。

  沈月瑶一直以为她虽然偏宠沈玉荣,可不会无视自己其他亲人的性命。

  但那件事之后,沈月瑶却是不敢再相信赵秀娟的人品了。

  “今天你们忙,我过来看看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。”

  赵秀娟在干活这方面不像孙芸那样,总想着偷懒。

  将拿来的东西放好后,立刻直奔厨房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。

  孙芸回来的时候,就看到年过七十的赵秀娟忙前忙后。

  “你奶奶转性了?”

  孙芸虽然一副不可置信的样子,但脸上却带着笑。

  她一直渴望着被爱。

  她渴望来自丈夫的爱,也渴望婆婆能给她母亲一般的爱。

  “许是认识到爹和娘的好了。”

  沈月瑶看着孙芸那双熠熠生辉的眼睛,有些动容。

  孙芸是真的命苦。

  顾不上更多的感叹,沈月瑶又投入到了做饭大业中。

  因为要给那些人做饭,所以厨房里自然没了后厨部练习厨艺的地方。

  沈月瑶只能安排他们先去帮忙烤串,烤完后帮着去院子里备菜。

  等到晚上长长的茅草屋盖好了。

  屋子中间是从沈长明兄弟家拉来的,翻修房子剩下的旧砖。

  两边各搭了六个灶台。

  沈月瑶很满意,这个茅草屋连她没想到的排水设施都做出来了。

  “赶紧过来吃饭吧。”

  孙芸也发挥了自己女主人的地位,开始招呼人过来吃饭。

  他们喝酒的人坐在堂屋里吃,沈月瑶则和孙芸等人坐在院子里吃。

  在院子里还能听到里面的推杯换盏。

  沈长明高昂的交谈声也传了出来,听得出来,他今天很高兴。

  “奶奶,爹今天可真高兴。”

  沈月瑶说的隐晦,赵秀娟不知道沈月瑶是在点她,却也对沈长明感觉到亏欠。

  她弥补女儿,却又在不停得亏欠儿子。

  大家正吃饭的时候,吴春秀来了。

  “这是我家做的一点腌黄瓜,今天刚做好,给你们拿过来尝尝。”

  “春秀,你看你,还想着我们。”

  孙芸笑着接过黄瓜后,赶紧拿到厨房将黄瓜倒进自家的盆里。

  “拿着,我们家买肉便宜。”

  孙芸拿出来大约二斤猪肉。

  “这怎么好意思,这黄瓜都是自家种的,不值什么钱。”

  吴春秀接过自己家的盆,却怎么也不肯要猪肉。

  “春秀嫂,您就拿着吧,我们家买猪肉真的不贵,您要是不拿,以后我们哪还能白吃您腌的这美味黄瓜。”

  两个人都推辞到了门口,沈月瑶追出来,将肉直接放到了吴春秀的盆里。

  “你这孩子,行我就收下了,以后还想吃黄瓜就来嫂子家拿。”

  “我家后院全都是黄瓜,够你吃的。”

  “行,那到时候嫂子可别嫌我吃的多。”

  送完吴春秀,沈月瑶尝了一口这腌黄瓜,味道还不错。

  这个时代有酱油,所以这黄瓜放到现代应该叫酱黄瓜。

  “这黄瓜口味正好,并不咸,还挺解腻的。”

  “可不是,你春秀嫂子做这酱菜可是一绝。”

  “咱们村种黄瓜的人很多吗?”

  “当然了,大家都种,夏天腌好之后,能吃不少时间呢。”

  孙芸是个例外,她就不会做。

  她不会做的原因很简单,她舍不得放酱油。

  “那我们去收一些回来做一点凉菜怎么样?”

  “顺便也让春秀嫂给咱们摊上做酱黄瓜,那些客人就着黄瓜吃包子,也不会腻啊。”

  “行,我觉得行,现在大家家里都有很多黄瓜。”

  村民们都是用家里的空地种的黄瓜,一种就是一片,根本吃不了。

  沈月瑶决定中午再加一个拍黄瓜。

  黄瓜清香解腻,很适合夏天。

  黄瓜是应季蔬菜,能卖两三个月。

  “那收黄瓜的事情就交给你了舅舅。娘你就去找几个和春秀嫂子一样,做酱黄瓜好吃的。”

  “对了舅舅,明天还要麻烦您去县里买点小碟子,后天善工坊的客人都送一小碟酱黄瓜。”

  许是因为善工坊大掌柜对下面的人交代了什么,所以她的生意才能做的这么顺利。

  人家照顾自己,她也不能因为人家的照顾,就忘乎所以。

  送给善工坊的客人一小碟酱黄瓜,也算是对人家的回馈。

  “对了,江洋、杨学、朱泾,咱们万潮县还有什么大的场所?”

  “咱们县一共有八个坊,其中的千金坊除了天香楼、红袖坊之外,都是一些小店铺。”

  “北边的安康坊有好多家青楼,其中名动天下的越子衿姑娘就在金缕阁。”

  “除此之外,也就最南边的永乐坊里面有初明书院,那边的琴楼、棋馆也比较多。”

  天香楼是酒楼,红袖坊是胭脂铺,这两个地方的食客应该不会很多。

  那就只剩下安康坊的一众青楼和永乐坊的初明书院。

  这两个地方年轻人居多,西瓜汁和绿茶应该很有市场。

  年轻人爱吃辣,沈月瑶突然想到自己的水煎包缺了灵魂。

  没有蘸料!

  香喷喷的水煎包配上酸辣可口的醋和辣椒油,那该多香!

  沈月瑶回到房间后立刻用三个积分兑换了一坛陈醋,一罐辣椒油。

  她有些期待,明天的客人吃到辣椒油会是什么反应。

  *

  第二天一大早,曹淑丽又开始忙着给沈月瑶找麻烦了。

  “唉,杜大叔您家的胡饼可真好吃。”

  “那是,这可是我家儿子出去做买卖,从胡商那里买回来的。”

  “就是可惜您在的地方不好,要是在善工坊对面,那还不马上卖完!”

  “善工坊对面?那个地方偏僻还没人,哪有人买。”

  “杜大叔您这么说可就大错特错了,善工坊有好几百个工人呢,再加上工钱高,可舍得在吃食上面花钱了。”

  曹淑丽一边在沈玉姿面前煽风点火,一边鼓动其他摊主去善工坊和沈月瑶抢生意。

  “你们家这个包子也挺好吃,你们怎么没去?”


  https://www.bqbwx.cc/73332_73332358/689044805.html

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bqbwx.cc。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:wap.bqbwx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