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贞观王侯 > 第1章一场雪的旅途

第1章一场雪的旅途


正月二十,暴雪初停。

        午时,阴沉沉的天空下,长安城内人影稀落,一片寂静。

        一阵急促而沉闷的马蹄声从南面长安大街上传来。

        远远的一骑踏雪疾驰,骑马而来之人在灰茫茫的薄雾笼罩下看不清脸,但见腰挂制式横刀,身背短弓,马右腹挂着一个箭袋,上面早已落满雪,其人露在外面的头发也挂满了冰碴子。

        再往前走就是皇城入口,但骑士仍然没有减速,或者说无法减速,只是手中掏出一面令牌,沙哑的声音在寂静的空间里响起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八百里加急!八百里加急!”,一卷积雪扬起马蹄后,骏马飞驰而至,但见人影一晃,跳将下马,大喝:“八百里加急!御赐金牌,阻者死,逆者亡!”

        骑士脸色铁青,眼神冷漠呆滞,呼吸急促不支,直接倒在了地下,手中紧紧地抓着一个文书袋。

        身后的马随后亦躺倒在雪地上,口鼻处带着血丝的白沫淌出,有出气无进气,已是无救。

        宫门前早立着一位将军,身着明光铠,头戴银盔,看装扮无疑是当今陛下倚重之人。

        将军肩头也已经积满了一层雪。

        见来人倒下,也顾不上抖下身上的雪堆,便立刻冲上前去。

        他的目光集中到了此人双手紧紧抱住的文书袋,伸手将其扯了出来,便匆匆忙忙的从宫门侧门进入皇城之内,大步飞奔而去。

        沉重的脚步声渐渐弱了,半晌后一切恢复寂静。

        城门处,两个守卫的军士也立刻过去查看送信来的驿丁。

        其中一个守卫伸手探了探他的鼻息,“还有热乎气,没死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那先抬他去暖和点的地方,这鬼天气冷死个人了!”另一个守卫抱怨道。

        两人边说边抬起人,“这已经是今天的第三个了,这个兄弟算运气好,留了条命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谁说不是呢,昨日来了五个,落地全都没气说话了!”另一个守卫接话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两个崽子,赶紧的!别磨磨唧唧的!”二人的上司站在城门口搓着发红的手,大声催促到。

        两人停下话头,抬起人急急而去……

        自正月十六起,每天都会有这样的一幕出现。

        西北边州传来的八百里加急战报,少则五封多则十封,不分昼夜而来,全是陛下身边最亲近的将军亲收战报,然后立刻面呈。

        正月这一阵大雪冻死了草原上的无数牛羊,为了生存,便是突厥南下的原由。

        但在有心人眼里,血变犹在目前,内乱不止,外患又现,又赶上一场暴雪,几乎成了天下人舆论新皇得位不正的根据。

        弑兄杀弟,逼迫太上皇禅位,再怎么美化,长街上殷红的血色也洗不净掩不住。

        从泾幽二州而来的急报已有二十来封,每一封的内容都是帝国北面的突厥突然南下侵袭泾州。

        子时,长安城宵禁,除了巡逻的武卫,便已不见一人。

        此时紫宸殿灯火通明,李世民紧皱着眉头,负手踱步。

        在前朝天下大乱时,突厥乘隙,没少劫掠边关,当时群雄多有借过突厥之力,自己的父皇还曾与突厥和亲,暂时稳住了北部的局面,才能安心与中原群雄争锋,却不想在自己刚登基,就遇上了这么个局面:这一战来得太早了,他毫无防备。

        形势虽危,但这倒让新登大宝的李世民感到稍许庆幸。

        此时的大唐,外患总好过内忧,原本正月十六收到急报时,他以为是燕王李艺谋反,这一点他早有了心理准备,李艺为太子,又与自己早有嫌隙,反几乎是必然。

        但还是没预料到竟然是突厥来犯,倒正好牵制住李艺,转移下内部压力,同时吸引住各大世家的注意力,可谓一举三得。

        他再次拿起秦琼新拿进来的第一封战报,细细地再看了一遍,这是与泾州相临的豳州发来的,而豳州别驾赵慈皓是他用来监视李艺举动的人,所以突厥突然侵扰边关的真实性已然确认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燕王之子奇,领兵一万守泾州,敌七万不得寸进。泾州缺兵少粮,又因天寒,士卒冻伤无数,以致兵力急损,情势危急。我豳州已遣统军杨岌急往援之,因天降暴雪,援军难行,所运粮草半路失陷入雪坑,急切不得援而返,形势十万火急,急待朝廷之援!”

        赵慈皓所说在李世民的预料之中,他的目光集中在“燕王之子奇”这句话上,有些疑惑,在他掌握的情报中李艺仅有一年方八岁幼子,但此时这倒不是重点。

        心下一定,他已有了大致的计划,他可没有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耐心,但仍需商讨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来人,速请吏部尚书长孙无忌、尉迟将军、房中书和杜仆射来紫宸殿议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一个老太监便马上出殿门去传令。

        不出意料,政事房里三人并未休息,也在讨论此事,听到传令,便已心有计较,便立即随着老太监往紫宸殿行去,路上正遇到尉迟敬德,他正由另一个太监领着,也是收到了传召。

        李世民正站在一幅巨大的地图前沉思,四人进来,也并没有出声,只是找了个合适的位置,五人一起看着地图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诸位可有良策?”李世民转过身来,问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突厥才与我们渭水盟约,现又背信来犯,自然是要打他娘的!臣愿再领军与之一战,一雪前耻!”

        最先沉不住气的,便是一个肤色黝黑身姿雄壮的将军,这便是此时的尉迟敬德,渭水之盟时他是胜了一仗,但颉利还是杀到了长安,逼迫大唐搞了个耻辱至极的渭水之盟,陛下能忍,他可忍不了!

        剩下三人也点头表示赞同,他们也不是那种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,跟着眼前的陛下南征北战十几年,提剑上马杀敌亦不在话下。

        长孙无忌三十出头,方脸白净,作文士打扮,微微摇头,面色严肃地说道:“长安至泾州暴雪封道,用良马传来文书已十分艰难,何况步卒?更何况想打这一战,也有其他难处,豳州支援尚且难及,其他边军又未敢轻动,朝廷若要出兵,只有从长安调用,单是这粮草辎重的运送不知又要耗费多少时日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他看过全部战报,赵慈皓所报恐怕多有偏差,因为其并未真正支援到泾州,而突厥最为倚仗的骑兵在攻城战中本身无多大用。

        他怕的就是陛下忍不住气。

        一个高傲的人,眼睛容不得沙子,而突厥,可不是沙子。

        大唐可以说百废待兴,就算勒紧裤腰带,也很难再发动一场灭国之战,所以他才说了这番话。

        又一人出声道:“臣也认同,此事还需从长计议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这个出声的人,也是寻常中年文士模样,只是比长孙无忌老了很多,长脸两旁鬓角花白,只有在说话间才会给人一种精明干练之感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臣也认同他们二位的话,但朝廷必须要立刻出兵。”说话者长目浓眉,面容有些苍白,身躯干瘦,给人以迟暮之感,他便是杜如晦。

        李世民再次死死地盯着地图,一拳砸在标示泾州的那一处上,坚定地说道:“天时地利人和虽皆不在我,但泾州乃长安门户,绝不容有失,朕不想再受一次耻辱,那么……把朕的玄甲军全派出去!”

        房玄龄和杜如晦相视一眼,两人自然也想到了,当下的确只能将这只亲军派出。

        但两人亦是十分担忧,玄甲军拱卫京师震慑关中宵小与太子残党,若调离长安,恐再生变数。

        李世民也看出了二人的想法,他也有疑虑,但这已经是最好的办法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就这么办吧!朕自有决断”李世民下定了决心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敬德速领玄甲军援救泾州,长孙无忌再领一军在后,玄龄与如晦两位便负责粮草的运送,朕会再备一军,若有变朕决定御驾亲征!”

        在尉迟敬德转身要离去时,李世民叫住了他,“敬德,注意留意一下一个叫李奇的年轻人,李艺的儿子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陛下放心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尉迟敬德其实早就注意到了这个李艺之子奇,十封战报里八封与他有关,想不注意都难,陛下爱才天下皆知,早年跟随陛下的一班人,或死或老,是时候注入一些新鲜血液了。

        长孙无忌三人当然看到李奇这个人,但他们暂时没有别的想法,若是那李奇和他阿爷李艺一个样,那他们估计都得躲远点。

        长安被夜暮掩盖。

        一支三千余人的骑兵军队,悄无声息地北出长安而去。


  https://www.bqbwx.cc/99706_99706704/27158879.html

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bqbwx.cc。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:wap.bqbwx.cc